信息分类
信息中心
青岛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有小票就知产地(组图)

“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这短短八个字,不仅道出了政府部门多年来全力以赴打造食品追溯体系的终极目标,更蕴藏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渴求。从已经初步成型的猪肉追溯体系,到眼下着力打造的蔬菜追溯体系,及同时试水的水产品、有机农产品等追溯体系,遍地开花的追溯体系让老百姓既期待又迷茫。食品追溯体系到底开展到什么程度了?三路记者历时一周进行调查,为你揭开青岛食品追溯体系最真实的一面。

  买肉

  孙女士顺利拿到“小票”

  3月21日,市民孙女士从市场三路的亚美市场买到一块新鲜猪肉,她并没有意识到手里的小票有什么特殊价值,可正是这上面的一串长长数字,是她维护个人权益、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宝”。据记者了解,尽管我市肉品追溯系统已经实施了8个年头,但不少消费者对此还是不甚清楚。

  追溯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猪肉安全的保护伞,“一方面限制了商贩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追溯体系更重要的作用是,万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政府部门有了追查的重要依据,能够将事故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市商务局蔬菜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追溯

  来自即墨七级镇张李庄

  即墨市七级镇张李庄村村民孙先生的养殖场,是孙女士手里猪肉追溯码的“诞生地”。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内有5只能繁育的母猪,单批次出栏量一般在30头左右,主要供应七级镇生猪定点屠宰场。“一般都是屠宰场的人来我这里收猪,拉到镇上的畜牧部门检疫,然后拿着检验检疫证明,再把猪送到屠宰场里。”孙先生说,如果拿不到检验检疫证明,屠宰场不会收他的猪。

  “现在我们跟屠宰场做买卖,都是先货后钱,卖猪钱要过几天才能给我们,所以大部分养殖户不敢拿问题猪来蒙事儿。”孙先生说,每次交猪的时候,他的个人信息都要登记到屠宰场的台账上,而且在一些信息档案上,还要求有他的签字证明。

  台账

  屠宰场每头猪都要登记

  随着孙先生养的猪被卖到七级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猪肉追溯信息也就跟着来到了屠宰场的台账上。

  “我们这里每进一批猪,就要登记这批猪是哪个业务员收的,进了多少头,以及从哪个地方的哪个养殖户进的。”七级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负责人王总告诉记者,有时候业务员收回的一车猪,属于四五家养殖户,他们就要挨个登记养殖户的信息,以及他们送来的是哪几头猪。登记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后,屠宰场的台账上还要记录地方部门的检验检疫证明。“这样就能保证,将来人家拿着追溯码查到我这里,我可以再根据台账,查出问题猪肉是从哪个养殖户那里收的。”王总说。

  猪在屠宰场加工完毕之后,白条猪就要运离屠宰场。而在运出之前,屠宰场还要自己再次检测猪肉是否注水、瘦肉精及药残是否超标等内容,然后将自检结果及检验检疫证明一起随车,发往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接受再次查验换证。

  当白条猪运到华中蔬菜批发市场的查验换证点时,猪肉追溯信息里,除了屠宰场台账上的内容之外,还加上了屠宰场的出货批次及数量、出厂时的检测报告以及发往哪些零售终端。而在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换取新的入市IC卡之后,猪肉追溯信息当中,又添加了华中市场查验换证点的检测结果。

  信息

  卖肉摊位号也包括在内

  在接受了华中蔬菜批发市场的查验换证之后,猪肉才正式进入了市区市场。而追溯信息也以IC卡为载体,进入了市场或超市。在这里,商场超市经营方还要将销售猪肉的零售商信息,加入到追溯信息当中,甚至包括猪肉被送到了市场内的第几号摊位。

  到这里,猪肉追溯码才呈现出了自己的完全形态,而通过电脑中的青岛市肉品追溯系统,将自动形成一个猪肉追溯码,然后发送到零售摊贩的电子秤上。消费者购买猪肉后,便看到了那一长串的数字信息。

  里岔黑猪肉一样走流程

  3月21日凌晨,记者在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探访时,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普通猪肉,还是高端猪肉,必须走猪肉追溯的全套过程。

  “这是里岔黑,一斤零售价要六七十元呢,所以他们一车也就运个三四头。”工作人员指着一个车厢内的猪肉对记者说,现在像“里岔黑”、“七级红”之类的高端猪肉产品越来越多,虽然每天的上市量很少,但各项检查、各项数据缺一不可。

  铅封增加运猪成本

  “这么一个铅封,我运一车猪的成本就增加了100多块钱。”在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拉猪的老郭说,按照规定,运猪肉的车辆进入市场,必须铅封完好,并附有屠宰场信息和车辆编号,否则不准入市。

  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对于运输蔬菜、粮食及猪肉的车辆,过路过桥费是可以减免的,但因为铅封不能拆除,老郭在走高速公路的时候,根本无法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我都是后半夜拉猪出厂,走高速公路下面的小道很危险,但走高速公路就要多花100多块钱。”老郭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拉运猪肉的车辆开具证明,在指定时间段内减免过路过桥费用。

  猪肉进城 先要“三堂会审”

  市检验检疫部门、市商务局、市工商局三方联合查验 猪肉“过五关”才能进入市区

  凌晨零点整,城市已经入睡,而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却热闹非凡。刚刚开车来上班的薛为怀泡上一杯浓茶,然后就跟同一张办公桌上的市检验检疫部门及市商务局的同志一道,静候着即将运来的一车车猪肉。在这里,记者见证了运来的生猪是如何连过五关,最终拿到青岛市场的通行证;也见证了8年来,我市猪肉追溯体系的成长与完善。

  1

  进场先验车厢铅封

  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是青岛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生猪肉供应定点市场之一,是生猪肉进入市内四区和崂山区零售环节唯一的验证点。3月21日凌晨零时许,记者来到该市场内的“青岛市市区畜禽产品入市备案登记查验换证点”,这里一片灯火通明。在办公间北侧的一张办公桌前,老薛正和另外两名同事聊着家常。“这是市检验检疫部门的,这是市商务局驻点的,加上来自工商系统的我,每天都必须是三方联合查验,缺一方都不行。”永清路工商所的薛为怀已从事生猪入市查验工作8年了,他告诉记者,所有入青的猪肉都要在这里查验换证,否则无法进入零售终端。

  “半夜12点以后才来车。”薛为怀说,一般来说,生猪都是下午在指定屠宰点宰杀加工,然后要经过几个小时的低温排酸,一般都是在晚上9点以后装车出厂,运到华中蔬菜批发市场的换证点,已经是半夜12点以后了。

  说话间,第一辆拉着生猪的冷藏车开到了验证点前。这是一辆金锣集团的大型冷藏货车。司机师傅姓郭,下车之后就忙着打开车厢接受查验。“你别忙,等我们查验了铅封再说。”薛为怀拦住郭师傅,然后跟同事一道走到车厢近前,仔细端详起了车厢门把上的铅封,“铅封完好无损,你可以打开车厢了。”薛为怀告诉记者,每辆生猪运输车在出厂之前,都会由屠宰场在车厢门上打上铅封,上面还附有屠宰场的信息和车辆编号,他们要看的不光是铅封是否完好,还要看铅封上的信息跟车辆是否一致。“如果铅封破损,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打回去,绝不能让有问题的猪肉流入市场。”薛为怀说,打铅封是为了保证运输途中不会有黑猪肉流入,为了以防万一,即便是运输途中的意外破损,也会导致铅封失效、猪肉无法换证。

  2

  一头一头核实数量

  接过一叠出货单后,薛为怀和同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清点生猪数量。“金锣的这车是分割猪肉,我们通过市场的地磅称重,而另一车万福猪肉都是白条猪,就要我们用肉眼数清楚头数。”薛为怀指着出货单上的总量一栏给记者看,“你看,上面标着是55头猪,我们就要按照这个数清点车厢,如果多了或者少了,那这批生猪也是要打回去的。”薛为怀告诉记者,从事猪肉查验工作时间长了,他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车厢门一打开,他上去打眼一看,很快就能数出一共有多少头白条猪。

  在薛为怀清点生猪数量的时候,市检验检疫部门和市商务局的两名工作人员一直跟在旁边,“整个查验过程必须是三方同时在场,共同完成对生猪的查验过程,这是市里的规定。”市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来这里查验换证的运货车有40辆,尽管有时候换证点前面会排起车龙,但三方查验的规矩还是不能破,所以他们经常一忙起来,就要连续站五六个小时。

  3

  两个戳一个不能少

  一个方形,一个圆形,记者看到,在白条猪的头尾两端分别有两个戳,“这是我们查验的第三关。”市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戳大有讲究,其中位于白条猪尾部的方形戳是由屠宰场打上去的,以证明这是由正规屠宰场生产的,上面印有屠宰厂的信息。而圆形戳则是由屠宰场所在地的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打上去了,“这就表示,这头白条猪是合格的放心猪肉。”这名工作人员说,只有两个戳齐全,而且戳形完整的白条猪才有资格进入市场。

  看猪肉是否合格,光凭这两个戳还是不够。市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完出厂印戳之后,又低头仔细端详起随车的检验单。“这些检验单都是由地方上的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每头白条猪都配一张检验单,我们不光要核查检验单的数量,还要看上面的数据。”

  4

  抽样检测含水量

  工作时,薛为怀总是随身带着一把割肉刀,查验猪肉时从来是刀不离身,每查验一车猪肉,他就要割上一小条进行抽样检测。“猪肉抽样也是有学问的,肥肉、五花肉不能要,专门割瘦肉。”割下一小条猪肉后,薛为怀就交给市商务局的驻点人员,后者将猪肉连带一张写着车号的纸条,装进小塑料袋里。

  接下来,记者又跟随这一袋猪肉样本,来到了华中蔬菜批发市场的检测中心。在中心二楼的一间实验室内,化验员小郭已经打开机器准备好了。记者看到这是一台有点类似于烤肉炉的小型仪器,小郭从送来的猪肉上切下定量样本,放到仪器的铁丝网上,然后开始给猪肉加温,通过水分蒸发量来测定猪肉含水量是否超标。“国家标准是猪肉的水分含量不能超过77%,这个仪器检测一份样本只需要两分钟时间。”小郭说,如果检测发现猪肉含水量超标,她一般会复检一次,如果还是不合格,她就打电话给换证点,扣留问题猪肉。

  5

  进口仪器专盯瘦肉精

  最后一关是瘦肉精检测。“瘦肉精检测时间长,一般要1个小时以上才能出结果,而且仪器也更为复杂。”说话间,小郭带着记者来到另一间化验室,指着房间里的一台大型仪器说,这台价值上百万元的检测仪,就是专门用来检测瘦肉精的,是由市商务局给检测中心配备的。“现在国内还没有这类仪器,我们只能从国外引进。”小郭说,把样本放入仪器当中,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就能自动分析出瘦肉精的含量。

  在小郭将样品猪肉放入仪器1个小时后,仪器显示瘦肉精未超标,这批猪肉终于可以换证了。车主老郭拿着一叠检测报告来到换证窗口,接着又递上几十张IC卡。“这一车猪肉要分到几十个零售点去,里面有金锣的专卖店,有农贸市场的肉摊,还有超市里的销售点,每一个零售点就要配一张IC卡。”老郭解释说。

  记者看到,换证人员的操作流程有点类似公交卡充值,在仪器上一刷IC卡,然后利用电脑上的“青岛市肉品查验点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将IC卡上的信息进行更新。“拿着我们的IC卡,肉贩进市场的时候,市场管理方还要刷一遍,看看IC卡是否在我们这里更换过。”换证的小伙子向记者解释说,IC卡上的信息,最后会录入超市、市场各自的肉品追溯系统,然后再输入各家肉摊的电子秤上,最终以购物小票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来源青岛早报)